回忆在浙大龙泉分校学习时的老师

回忆在浙大龙泉分校
学习时的老师
叶祖游

生我者父母,育我者老师。我这一生,如果还算值得,
是老师尝的。
进了浙大,原想跟王碟仁先生学理论有机化学{编者泣,
主藻仨先生是著名化学家,英国伦救大学皇靠科学院博士,我国高分子崭拉教育
事业的奠基人.到浙大后任毅’有机化学·课〉.他走了,我改学化
工.想想国家需要建设如这不是更好吗?牺牲小我,有啥了
不起?
朱叔麟老师是最有趣的了.他的微积分深入浅出,引人
入胜。下课铃响而余兴未了,继续往下讲,每讲一道难题,
则瞪了一双老眼望着前排女生z “响是弗啦?”月考,全班
一塌糊涂。于是公推考满分的我,买匮苏州麻酥糖去行“贿
赂”,要求重考。到朱老师家,双手恭敬奉上贡品。无事不,
登三宝殿,结结巴巴好不容易说明来意。,,好略,我把侬咯
打对折,分佛大家。啊好?”吓坏了我,也爱上了这可爱
的老人。
? 从一块空空如也的黑板开始做出前提,引进观念,逐
渐发展成一套复什的物理方程式,是郭贻诚老师的拿手好
戏。这套演绎式的科学方法,大大地引起了我一生都在尝试
创新的兴趣。现在回顾起来,我出校后在三溪电化冶炼厂造
倒焰窑,烧石英砖,白云石砖,保温砖,从明矶石炼铝锐,
都是从无到有的事例。在台湾修复铝氧厂,协建铝片厂,台
肥原素厂,也是由“没有”做到“有”。在越南辅导华侨办
纺织厂、印染厂、味精厂等,都是平地起家。到美国,我主
持了二十余家上千万美元的化工厂的自动化设计,都是运用
老师教的方法=事事确定前提,引进观念,逐步校验,终于
能以低于预算,短于规定时间的结果,从无到有来做成的。
郭老师是我的导师。他从加州理工学院拿了博士,一
袭长衫,毫无美国习气。第一次月考,我得了一个鸭蛋.对
我来说是此生最大的打击。(家母认为读书不合算,我却不
以为然。所以离家之前我曾打赌不用家中分文。竟然从福
建最有名的“流氓” (也比校以学生考试时.个别学生插匕首在考
试桌上而闻名天下).高中毕业,却妄想以好成绩博取奖学
金。〉我头昏昏地,无目的地走到龙泉溪边,爬上栏杆。
47
但是漠中巨石睁睐,对我狞笑。腿软了,没种!第二天上
课,老师宣布重考,才拿到三十六分,他又宣布,考分以开
平方再乘十计算。感激不尽,于是我爱上了物理。郭师课堂
上虽严细阅罗,课余则心若慈母,而且风趣。他的笑话,说
-个学生滥用文辞,老师批评他, “当而不而,不而丽而。
而今而后,已而已而!”如今还记得。
当时浙东分校〈第二年改名龙泉分校〉初办,大学当局
把最了不起的-代硕彦安排在第一线,教我们这些小鬼。除
上述的朱叔麟、郭贻诚以外,我也曾在毛路真老师挤得水泄
不通的窗外做站功〈补课〉,吃过孙元衔老师在化学课上的
流弹. 〈他掷出用来吓醒打瞌睡的同学的粉笔,多数瞄不
准。〉但是他们把我们的底子扎得稳稳地,人类有好高莺
远,忘却根本的劣根性.常常为计较区区小事而忽略大局。
在科技方面也是一样,如果顾全大局,则条条大路通罗马,左
右逢源。这就是这些-年级老师所致力的,替我们打好底子。
〈标题是编者冠的〉。

作者简介
叶祖游 化工系1944届,现定居美国、从事化学工业设计。

《回忆在浙大龙泉分校学习时的老师》上有1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